您现在的位置是:嘉文快讯网 > 百科

燃烧DEEP|衡量一场马拉松赛事影响力的标准是什么?

嘉文快讯网2024-03-29 08:52:09【百科】6人已围观

简介疫情过后,国内马拉松赛事再次迎来办赛的小高潮。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举办的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超350场,仅在10月29日北京马拉松开跑当天,就有超20场赛事鸣枪起跑,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如何 全民功德:百倍奖励

疫情过后,燃烧国内马拉松赛事再次迎来办赛的衡量小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场马全民功德:百倍奖励2023年国内举办的拉松力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超350场,仅在10月29日北京马拉松开跑当天,赛事就有超20场赛事鸣枪起跑,影响在有限的标准时间和精力下,如何在这么多的燃烧赛事中“择优录取”,也成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衡量话题。

有的场马赛事以其极高的赛事规格、完善的拉松力服务,让不少跑者趋之若鹜;有的赛事赛事则因为赛场内外的意外频发,不断透支着自己的影响口碑。那么,标准我们应该如何评判一场赛事的燃烧影响力呢?怎样的赛事才是值得一选的呢?

在国内马拉松的报名宣传中,常常能看到“双金赛事”、“金标赛事”、“国际田联标牌赛事”等词汇。初次参赛的选手们可能看得有些云里雾里,但实际上,它们代表着赛事在国内以及国际田联中的等级水准,也是我们评判赛事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2022年最新路跑赛事标准,国际田联赛事分为白金标、全民功德:百倍奖励金标、精英标和标牌赛事四个等级。其中,白金标赛事作为最高等级的赛事,在赛事组织、精英选手水平和赛事奖金设置方面都会有最高标准的要求,其含金量几乎等同于“世界六大满贯赛事”,目前全球也仅15场;即使是最低等级的标牌赛事,也会有成功连续举办两届赛事的基本要求。而从标牌赛事到金标赛事,每提升一个档位,也意味着赛事整体水平的进步。

不过在此之前,世界田联的标牌名称也经历过多次变更。2008年,世界田联首次设立了金标和银标两大等级,随后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增加了铜标和白金标的等级。在2021-2022年,由于疫情对办赛的影响,世界田联标牌赛事临时变更为精英白金标、精英标和普通标三个等级,并于2023年更新为现有版本。这也就解释了很多赛事在不同年份,有着不同标牌名称的现象。

相比之下,中国田协于2012年设立的金、银、铜牌等级,则更像是国内赛事走向国际化的“敲门砖”。相比于国际田联赛事,中国田协赛事在精英水平、国际影响力方面要求降低,但是对于赛事的长期发展、组织服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最窄路宽不得低于6m、急救AED数量不得少于1.5公里/台、金牌赛事要求至少制定了5年的赛事长期发展策略等。值得一提的是,只有获得中国田协金牌的赛事,才有资格申报世界田联的标牌赛事。

想要冲击国际田联的标牌赛事乃至白金标赛事,难度不可谓不高。以白金标赛事为例,全球总数量仅15场(2023年),占标牌赛事的不到6%,而评选条件中,不仅要有连续三年被评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资历,更是要确保男女至少各3名白金级运动员,外加男女至少各4名金级选手参与到比赛之中;而想要获得金标赛事头衔,也需要男女至少各5位金级运动员登场参赛。作为参考,2023年的白金级运动员仅38人,金级运动员也仅84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赛事的竞技水准和影响力。

视线回到国内,2023年,中国拥有上海、厦门2场白金标赛事,北京、无锡等12场金标赛事、24场精英标赛事和29场标牌赛事,合计数超过今年世界田联标牌赛事总量的1/4,比重远超美国、日本等国。在2023年上海马拉松,来自六大洲、28个不同国家的选手齐聚一堂,赛事直播在超146各国家和地区落地,这些都体现了标牌赛事们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相比于国际田联、中国田协的标牌等级,一场赛事的参与规模和竞技水平则是赛事实力更为直观的体现。其中,赛事的报名人数、直通成绩、精英水平、破三人数都是值得关注的方面。

在报名人数方面,报名人数是否破10万,似乎成为了顶级赛事的一道门槛。以今年的厦马和北马为例,同样是30000人的全马赛事规模,报名参赛的跑者分别有136105人和131238人之多,而全马规模仅22000人的上海马拉松,全马报名人数更是来到了惊人的15万+,可见三大顶流赛事的号召力之强。此外,2023年的天津、长沙、无锡、广州马拉松等全、半马混合赛事也分别吸引了10万左右的跑者报名参赛,在跑圈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

而在庞大的参赛基数压力下,各大赛事的精英直通成绩,也越发成为关注的焦点。2023年的北京马拉松,精英直通的标准是达到“九星跑者”,换算到18-34岁年龄段的成绩就是2:40:00以内,光是报名成绩在3小时内的跑者就有4300名之多,令人咋舌;而锡马和厦马的直通标准则分别是18-34岁年龄段3:05:00和3:10:00,相比于过去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上马的直通标准则更为曲折,要从上海10km精英赛、上海半程马拉松等系列赛事中层层打怪升级,这也对跑者的长期竞技状态有了更高要求。

精英选手的竞技,向来是马拉松比赛的最大看点,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2023年无锡马拉松中,特邀男子选手PB在210内的有10人之多,包括2名205内选手和2名206内选手;2023年厦门马拉松邀请了9名PB210内选手,其中包括1名205内选手和3名206内选手;北马和上马更是有PB在204内的顶级选手坐镇。

在国际选手的压力下,国内顶尖运动员们的实力也得到更充分的释放:2023年锡马,何杰和杨绍辉分别以2:07:30和2:07:49的成绩打破马拉松国家纪录,达标巴黎奥运;2023年北马,陈天宇以2:08:11的成绩创造北马国内选手最佳成绩。可以说,精英选手的水平,决定了赛事的上限,也是构成赛事影响力和认可度的重要因素。

在大众精英层级,在赛事中能否顺利“破三”,则是他们更为关心的事情。2021年锡马,全马破三人数达到801人,而两年后,这个数字提升到了1262人,这很难说不是强者带来的“集聚效应”;而在今年的北马,更是有2402位跑者顺利破三,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赛事。可以说,“破三”跑者扎堆的速度赛道,能够更好地带动赛事的竞技氛围,对于渴望突破的跑者也能带来更强的信心和激励作用。

赛事标牌、竞技水平等硬实力,是跑者可以直观对比的指标,但在这些指标之外,一场赛事的“体验感”,才是留住跑者的根本。

以赛道体验著称的无锡马拉松,从报名到完赛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得丝丝入扣。报名有独立的小程序,免去了频繁登录官网的烦扰;报到领物时,现场更是提供了参赛服免费试穿的服务,直到挑选到合适的尺码为止。赛道上,前窄后宽的设计,让前半程的美景与后半程的冲刺都不落下,而赛道上的蓝线,代表着完赛的最短路线,为跑者提供醒目指引。31公里处特设能量胶补给点,也充分考虑了马拉松撞墙期的问题。可以说,锡马更懂跑步,也更懂跑者。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赛事将比赛与文旅相结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2023年成都马拉松比赛当天,跑者从春熙路出发,到天府熊猫塔、新华公园,再到四川大学博物馆等,经过成都经典地标和景观,感受成都的独特魅力;在今年的盐城马拉松中,组委会更是为选手提供了涵盖盐城22家旅游景点的门票免费政策,以及免费的公共交通,获得了参赛者的一致好评。

相比之下,近期一些赛事被曝出的问题,则为主办方的专业性打上的问号。比如青岛海上马拉松赛出现了补给不充足、人员分流不到位、领取完赛奖牌排队太久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参赛体验,又比如大连马拉松的引导车事件、临沂马拉松冠军被横幅遮挡事件,都是本不该发生的严重失误。大众对此类赛事的选择,也很难不受风评的影响。

综合来看,赛事标牌、竞技水平、参赛体验三大方面,都是决定马拉松赛事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是过于倚重一方而导致另外两方的缺失,也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比如主办方过于追求赛事标牌等级,而将原本用于赛事筹办的资金大幅用于申报标牌、服务精英选手,最后导致大众选手参赛体验不佳,这也是得不偿失。

对于大众跑者的选择来说也是如此。在白金标、双金赛事等热门赛事名额紧俏时,把目光放到一些区域性特色赛事、小而美的口碑赛事中,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不过最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编辑/图片:iRanShao

很赞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