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嘉文快讯网 > 探索

战“疫”大考!疫情如何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

嘉文快讯网2024-03-29 02:27:06【探索】3人已围观

简介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精准防疫、科学防疫、智慧防疫正是当下的最优解。图片/hellorf  为健康加“码”,让防 吾乃最强重生者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疫影响,精准防疫、考疫科学防疫、情何吾乃最强重生者智慧防疫正是加速当下的最优解。

图片/hellorf

  为健康加“码”,社会数字让防疫有“数”。化转常态化疫情防控对防控举措的疫科学、有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考疫如何用最小的情何代价实现最好的防控效果,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影响,精准防疫、社会数字科学防疫、化转智慧防疫正是疫当下的最优解。

  颗粒度里寻突破

  5月初,考疫家住安徽黄山的情何张萍前往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探亲,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在“来临宝”上进行行程报备。“线上报备了,就不需要特地跑一趟社区了。”

  张萍口中的“来临宝”,是杭州市临平区创新研发的“网格疫管通”应用中的一项功能,人们只需要在上面填写个人信息、上传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等,系统便能精准排查出申报人是否来自中高风险地区,随后自动分流至社区,让群众“一次不用跑”。

  临平区是杭州市的东北门户、外防输入的重要节点,区域面积286平方公里,实际管理服务人口150万人。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商事主体多,人流、车流、吾乃最强重生者物流集中,外防输入压力较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预防和早发现难,“无疫单元”创建难,高效编组转运难,居家管控落地难,地区管控统筹难;有限的力量与繁重的任务不匹配,信息多源多头与基层减负期盼不匹配,传统工作手段与精准管控要求不匹配——在工作中,临平相关部门对于基层落地疫情防控面临的五大难题和三大痛点深有感触。

  研发“网格疫管通”的初衷,正是为了破解基层防疫的难点、痛点。

  “2021年杭州12·7疫情期间,我们发现居家管控量大面广、类型多样、可控性弱,为此,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码两图一指数’重要部署,上线‘疫管通’应用1.0版,以数字化手段重塑居家管控工作流程。”据临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1月,浙江省精密智控平台上线运行,临平区第一时间全面推广使用。但与此同时,工作中他们也感到快流调、快编组、快转运、快检测、快隔离“五快”循环最后落地各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责任主体多、时效要求高,需要颗粒度更细的数字赋能。同时,处在七大机制前端的预警监测和末端的人员管控等工作落地也需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流程再造、体系重塑、人机协同。

  2022年2月,临平区立足“141”体系,对接七大机制,在疫情防控实战中以省精密智控平台为中心,推动“疫管通”核心业务向前端预警监测和后端人员管控执行“两端”延伸,新增了人物同防、编组转运两个模块,“网格疫管通”2.0版本升级完成。

  新问题总在不断产生。今年拱墅4·19疫情暴发后,临平区面临2020年以来最严峻的疫情防控考验。“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中,我们不断优化和增加功能模块,开发七大核心场景,迭代升级为‘网格疫管通’3.0版本。”该负责人介绍称,临平“网格疫管通”是浙江省精密智控平台在基层的前端末端管理延伸和应用补充,构建了“137”体系架构,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立体化实战运行。“1”是指“网格疫管通”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3”是指一屏两端,一屏指指挥大屏,两端分别指PC端和手机端,其中手机端从指挥、执行、公众三个维度,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配置不同的功能;“7”是指预警监测、无疫单元创建、编组转运、居家管控、集中隔离、地区管控、要素保障七大场景。

  临平区数字驾驶舱导航页显示了综合分析页面及每个场景的核心业务或关键数据。综合分析页面直观呈现各镇街的风险提示五色图以及疫情防控的一些关键数据,用以辅助指挥部决策。该负责人以“无疫单元”创建场景向《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做了进一步说明。

  临平区“无疫单元”创建场景主要包括“人口排查、单元划分、核酸检测”三项功能。为更高效地进行人口排查,临平区开发了“扫楼宝”小工具,将传统扫楼效率提升10倍以上,仅用15天就完成115万余人的基础排查工作,并标注了独居老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1700多个,便于更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工作。“当然,这项工作目前仍在持续排查中。”该负责人补充道。

  单元划分也有很多讲究。临平区坚持“单位履行主体责任、社区统筹兜底”原则,在浙江全省率先依托人口数据科学划分单元格,将具有落实防疫主体责任的单位划为“自主无疫单元”,要求其安排专人经培训后进行自主采样;将其他难以独立承担责任的单位以及住宅小区、自然村等,划为“公共无疫单元”,由村社兜底管理。目前全区划分并上图了770个一级单元、2813个二级单元,可直观查看单元划分情况。

  核酸检测是让基层颇为头疼的一项防疫工作,临平区实时关联了590个核酸检测点位,并在地图上进行显示,便于实时掌握点位布局情况。系统内采集的人口全量数据可实时与省核酸检测平台的数据碰撞,得出全区48小时核酸检测率情况,未检测人员信息推送给单元长落实督促处置责任,还可以按镇街、网格进行排名。该负责人直言,“我区是全省首个采用全员匹配核酸检测情况推进‘无疫单元’创建的区县。”

  “‘网格疫管通’应用在基层疫情防控实战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大协同、减负担,底数清、风险明,管得全、管得好,快响应、快执行,打基础、利长远。”据该负责人介绍,临平区“网格疫管通”改革经验广受肯定,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金彪,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等省市领导均作出批示或指示,要求总结推广临平区经验做法。

  激活企业力量

  RPA机器人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高效落地的神器,能够快速处理重复大量的业务工作,释放员工价值,帮助企业拥有更加灵活的流程模式。这一次,弘玑Cyclone将其应用在了疫情防控中,并且是供全社会免费使用。

  自2022年2月以来,国内疫情出现明显反弹,先是深圳,接着是上海、北京等。

  “疫情当前,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疫情防控做些事情,企业更要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全球领先的RPA企业、超自动化行业的领导者, 弘玑Cyclone拥有企业级RPA产品组合,能够覆盖数字化转型的各个阶段。面对突发疫情,弘玑Cyclone迅速展开行动,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便完成了从基础调研到产品研发推广的整个流程,一款供抗疫人员免费使用的核酸检测结果统计机器人应时而生。

  “2月份深圳疫情突发,周边朋友和机构已有相关需求反馈,3月份上海疫情,更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需求的大爆发和持续性。”弘玑Cyclone客户支持中心负责人梁一纲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原来核酸检测结果的上传统计一般都由社区、志愿者或者机构专人负责,识别信息、分门别类、填写表格,将100个用户信息上传就要花费大半天时间,费时又费力。而现在,弘玑核酸检测结果统计机器人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准确识别核酸、抗原检测结果,并按照规则将信息录入,疫情数据管理效率成倍提升。相关人员只需点几下,便可轻松完成。

  “这个产品的快速研发,本身就证明了现在的业务变化。在很多突发情况下,作为一个数字化企业,快速响应并支持相关业务需求和服务好客户,这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践行‘随处可以自动化,随时可以自动化’的理念。”梁一纲如是说。

  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杭州城研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智慧产业委秘书长李明超特别谈及了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通过联合大华股份构建“宁聚蓝智慧治理系统”。

  “数字化防疫作为城市应急管理的常态化需求,不是另起炉灶的临时之举,因此应纳入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李明超直言,为有效应对辖区内小区大量交付使用、出租房数量不断增多、消防安全隐患与日俱增、市容秩序和治安维稳压力重等外在问题,破解街道社区治理体系推进过程中面临部门数据壁垒、人员力量分散、治理方式单一及导致资源投入重复、信息流转不畅、行动效率不高、现实成效不明等问题,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通过联合大华股份构建“宁聚蓝智慧治理系统”,以数字化系统整体推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大华股份是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在李明超看来,由其构建的“宁聚蓝智慧治理系统”具有五大亮点:一是多平台互通,实现基层治理一网覆盖。二是多数据融合,提升街道运行感知力和资源配置力。三是场景化智慧应用,实现事件闭环和高效治理。四是力量整合,构建多方联动的治理模式。五是智慧助力,打造智能高效的实战平台。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已经成为检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一次又一次‘突击考试’,考验着智慧城市对于城市治理、防控应急管理等的支撑成效。”李明超表示,总的来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成为应对疫情及后疫情时代的有力武器。不过,李明超强调,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数字政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应急能力建设不足;二是“数据孤岛”现象突出;三是数字化成果难以下沉社区;四是数字政务分布不均,基层数字政务建设力度有待加强;五是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制度保障亟待加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蒋俊杰教授同样高度关注数字防疫与数字治理问题。在他看来,目前我国数字化防疫、数字化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三大共性问题:一是治理场景和技术应用尚未深度融合。一些地方的数字治理过于强调新技术的应用层面,甚至只是各种技术的简单叠加堆积,没有深度挖掘城市治理、社会治理中的各种新需求,对治理场景的应用也比较有限,特别是在技术运用和治理场景之间有的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二是线上线下协同能力不足。例如,疫情防控的数字治理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过程,线上能力包括信息的识别、分析、整合、共享和传递,线下能力包括疫情防控中的指挥、协同作战和依法处置等。疫情防控的数字化治理不能仅仅关注线上能力的建设,更需要提升各级地方政府的线下能力,尤其要加强基层干部的依法处置和群众工作的能力,让疫情防控既体现效率,更体现温度和法治。三是数字化平台的法律赋权不充分。在数字治理中,地方政府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但是,这一数字平台在城市治理中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数字平台如何承接各部门的权力、承接多少权力,都需要法律或法规的授权。法律上如果不明确数字平台的权力和责任,在特定的防疫场景下,数字平台就无法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为此,蒋俊杰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地方党委和政府要统筹规划,统一协调,破解数字化转型中的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难题,必要时要争取获得上级的授权,赋予数字化平台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各地推进数字化转型要从问题中发现新场景,以管理思维驱动新技术的运用,围绕现实场景来打造应用平台,防止数字治理平台建设华而不实;三是要动态更新,数字化平台、城市大脑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各地要根据新场景、新需求和新技术不断完善数字治理,对数字平台进行迭代升级,不断满足城市治理者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双向需求;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数字化在城市治理中更多是一种辅助功能,只有线上线下协同才能达到治理目标。对于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给予充分评估,特别是要给城市安全运行预留足够的空间,让城市更有韧性。一旦突破安全底线,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有能力守得住。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6月下旬刊


很赞哦!(23817)